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困难挑战明显增多。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海南省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在做好防疫工作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撑起保护伞的同时,稳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一手打伞一手干活”的积极状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立足岗位守住乡村安全关
“乡亲们,大家准备好手机和健康码,该做核酸检测啦。”广播动员后再逐一入户核查,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红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筱磊防疫工作的日常。在他看来,全省外防疫情输入的“大关”守住了,自己也要守好乡村的“小关”。
今年8月,海南省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海南省乡村振兴局迅速行动,坚持“一手打伞一手干活”,成立疫情防控社区专班,指导全省乡村振兴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各处室指定1名处级干部专门对接相关市县,压实责任、细化分工,确保各个环节顺畅衔接、高效运转。
在海南省乡村振兴局的指导下,各市县纷纷研究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防返贫工作。琼海市乡村振兴局成立党员先锋队,跟随核酸检测医务人员上门给村里不方便出行的老人、重病人员等困难对象进行采样,并调研脱贫户收入变化情况,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困难。屯昌县乡村振兴局将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两手抓两手都硬,组织行业部门做好筛查预警,决不允许出现因为疫情影响造成农户收入降低而出现返贫的情况。
海尾镇打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林子顺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采样。(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在上下统一部署下,海南省乡村振兴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奔赴社区(村),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就地转为所在村核酸检测志愿者,在做好一线防控工作的同时,紧紧盯住脱贫人口和防返贫致贫监测人群生活情况,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他们的影响。
三亚市天涯区羊栏村驻村工作队向全村33户低保户、特困户上门发放“爱心包”,并为糖尿病患者配送急需药品,防止因疫患病,因病返贫,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向困难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关爱。
海南省各乡镇、各村的乡村振兴队伍也都动了起来,做到岗有其人,在岗尽责。临高县全面启动战时作战体系,11个乡村振兴大队长第一时间深入各镇,名乡村振兴中队长深入村指挥疫情防控和防返贫致贫监测工作,个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名驻村干部、名第一书记第一时间全部返岗,有序开展驻点值班、疫情管控、物资调集、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工作及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
定安县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名队员、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名队员、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69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名队员、五指山市59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名队员……一批批乡村振兴一线指战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把驻村优势转化为一线战“疫”优势,牢牢守住乡村的安全大门,守住防止返贫底线。
摸排风险守住巩固成果关
“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看到防返贫APP中有行业部门预警推送待入户核实人员时,文昌市公坡镇锦东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廖一璋和片区干部一同入户,详细询问子女上学、医疗花费、家庭收入等情况,并认真核算收入,将信息录入防返贫APP中。
海南省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动员帮扶联系人主动出击,及时了解帮扶对象基本生活、务工、农产品销售等情况,坚决守牢因疫返贫致贫底线,确保不因疫情影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片石村脱贫户王明荣,父母年迈,家庭收入仅靠他外出务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王明荣外出务工受阻,家里没了经济来源。了解情况后,镇政府及时开发疫情防控临时公益性岗位,安置他上岗就业。
“多亏了政府,我才有了工作,这个活儿不用出村,能照顾父母,每月拿一千多元的工资,生活也有了保障。”王明荣笑着说。
一个“饭碗”,就是一个家庭生活的底气。摸排出风险,还要化解风险。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海南各市县积极行动:昌江县动员全县名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和名帮扶联系人加强与帮扶户沟通联系,全面评估疫情对脱贫户和监测户产业就业影响情况,及时新增开发疫情防控临时公益性岗位个,有效解决疫情期间就业难问题;琼中县积极摸底排查返贫致贫风险人群,及时将3个乡镇所有符合风险条件的人纳入监测,并采取申请务工奖补和产业奖补的方式开展帮扶,同时鼓励帮助监测户到未发生疫情的地方务工就业;白沙县11个乡镇累计开发个疫情防控临时公益岗位,用公益“小岗位”,为脱贫群众创造积极应对疫情的“薪”生活;保亭县及时发放务工补贴,鼓励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目前,已为人发放外出务工补贴.38万元;五指山市加大兜底扶持力度,对因疫情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群众,及时启动实施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措施,8月以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元、特困供养金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元,全市没有出现因疫致贫返贫情况……
十里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防止返贫的一线战场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盯紧产业守住村民增收关
新冠肺炎疫情给乡村产业发展带来一系列难题——运输难、用人难、销售难。
“40亩的鱼塘,眼看饲料见底了,我进不了货。”今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琼中县黎母山镇大木村脱贫户吴长女将鱼塘规模扩大到40亩,计划从儋州购买18吨鱼饲料,但受疫情影响,发货遥遥无期。县乡村振兴局第一时间联系协调相关部门,为吴长女开通绿色通道,保障了鱼饲料顺利购入。
保障农产品运输通道畅通,让疫情期间产业发展不受影响,海南全省在行动。东方市与有关部门配合,对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保供车辆进行严格审核后,发放通行证,畅通农产品运销渠道。8月11日,海南省首次启动政府包机运输鲜活虾苗,当天,箱近2亿尾虾苗顺利运抵南京。
“这段时间是火龙果、番石榴的销售旺季,因为疫情出不去,快递也不通,急死人了。”在保亭县毛感南天花果山果园,望着长势喜人的果实,种植户胡彬犯了难。疫情期间,批发市场关停,胡彬家1.5万斤的果子眼看就要烂在地里。
县乡村振兴局协调县供销社组织人员到果园实地了解情况后,将农产品滞销信息在海南乡村振兴网上发布,线上寻找采购商的同时,发起“心连心·爱相融·同舟共济助农‘保’增收,保亭抗疫在行动”活动。短短几天,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1.5万斤红心红龙果、红心番石榴销售一空。
在畅通销售渠道上,琼中县发动县菜篮子公司按照市场价格收购脱贫户、监测户滞销农产品,借助县域内平价超市、机关食堂等力量销售;五指山市发动各级乡村振兴干部主动对接农户,发起多轮爱心接龙助推农产品销售,定点帮扶单位参与消费帮扶……
与此同时,万宁市东澳镇明星村开展了一场“保鹅行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村民吴某进需到隔离点隔离。可他一走,家里养殖的千余只鹅无人照料。为了保障养殖户利益不受损,镇干部带着消毒小组进入农场进行全面消杀,并与村民轮流喂鹅,吴某进每天可以在视频中看到农场中大鹅的生长情况。隔离结束后,提及此事,吴某进几度哽咽着说:“感谢大家,保住了我的命根子……”
最是风雨见初心。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海南省上下联动,牢牢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严从实、从速从细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过好疫情之下乡村的“安全关”“巩固关”“增收关”,为有效应对疫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振兴乡村工作提供了海南经验。(周磊)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年第24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