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解读一本书番石榴飘香诺贝尔文学

北京看皮炎的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22448.html

今天为大家解读的书是《番石榴飘香》。本书作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风靡全球。马尔克斯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目光引向了拉美这片魔幻的大地,这本《番石榴飘香》是马尔克斯和作家门多萨的谈话录,门多萨围绕着马尔克斯的生平、文学创作、兴趣爱好、怪癖等等提出了问题展开了对话,门多萨既是作家和记者,又是马尔克斯多年的好友,熟知马尔克斯的所有作品问题的水准很高,他从马尔克斯的过往经历出发深入到作品的背后,巧妙呈现出了一个大作家的创作和私人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本书,虽然不是马尔克斯的传记,但却是了解马尔克斯最权威的周边读物。

书名中的番石榴也叫芭乐,是一种几乎闻不到香气的水果,但切开以后熟成的果肉会散发出清爽甜美的香气。番石榴原产于马尔克斯的故乡南美洲,故乡对于马尔克斯意义重大,可以说正是因为童年根植于南美的乡村土地,他的作品才散发出独特的魔幻的芳香。对于没读过马尔克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写作的秘诀,创作的习惯。但如果你读过马尔克斯这本书,那简直是一本破译他作品的解密之书,就像马尔克斯坐在你旁边慢悠悠地跟你说着他一本本书的创作奥秘。

本书信息量很大而且头绪纷杂,因此我为大家提取马尔克斯的三个关键词:童年、文学创作和女性。我们将从这三个词来了解马尔克斯的人生。第1个关键词是童年,可以说马尔克斯的童年就是他所有作品的渊源,马尔克斯小时候跟着外祖母和外祖父长大,外祖母讲述传说和故事的方式造就了他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而马尔克斯每一部小说的男主人公则都有外祖父的影子,另外外祖父讲的故事也成了他小说中的重要素材,我们先从马尔克斯的外祖母讲起。外祖母是一家之主掌管着家里的大事小事。她酷爱占卜算命等等迷信的事情。生死对她来说好像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她一张嘴就是鬼怪故事,一天到晚不动声色地给外孙描述家里走动着的游魂,就像她真的能看见他们似的,对于外祖母来说有一条无形的纽带让她能跟超自然的世界交流,就这样马尔克斯幼小的心灵里早早种下了对死亡的恐惧,而对死亡的思考则伴随着他的一生,他总觉得有灵魂在自己身边穿梭,《百年孤独?使用的语言和叙述方式正是外祖母讲鬼故事的方式,因此书中奇特的事物经常不动声色地和日常事物融合在一起,外祖母家那壮阔大而古老有许许多多房间的房子,后来在马尔克斯的记忆中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场景。

每当他回想起童年,就会想起加勒比海地区炎热难耐的夜晚的茉莉花香,还有房间里很多亡灵的叹息,以至于后来他在世界其他的国家酒店里下榻,时不时还会被故乡传说中的灵魂惊醒,但他认为对他文学最深远的影响还是来自加勒比地区独特的文化,那里集中了差异很大的各色人等,加勒比人其实不喜欢抽象和总结,也不喜欢逻辑说理,他们更习惯于借助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讲述他们的想法,这也是马尔克斯在小说中最喜爱的表达方式。马尔克斯说加勒比人不仅教会了他写作,也是唯一不让他感到他是异乡人的族群。受外祖母的影响,马尔克斯也变得非常迷信,他为自己辩护道:“心中没有上帝的人尽可以去迷信。”于是他就很严肃地迷信着。他甚至列了一个清单写满了对他来说预示着倒霉事儿的事物,比如门后的蜗牛房里的鱼缸、塑料花、绣花大披巾、光着身子又穿着鞋子走路还有燕尾服。他非常讨厌燕尾服,所以他穿着哥伦比亚的民族服装去领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还对黄色的花朵情有独钟尤其是黄玫瑰,所以妻子每天都在他的写字台上放着一枝黄玫瑰,要是哪天忘了他就写不出东西,每当马尔克斯出席重要的活动,衣服口袋里或者手上总少不了一支黄玫瑰,他说他这一辈子每天都是凭预感和直觉在做决定,马尔克斯曾几次临时取消旅行,结果不是那次航班坠毁了,就是目的地发生了灾难,因此总有传言说马尔克斯能预言未来,可是他又不觉得自己有这样的神力,他认为自己这是潜意识在不停搜集情报和评估的结果。

我们再来说说外祖父,阿马尔克斯作品中男主人公的身上总有外祖父的影子,外祖父青年时代加入自由党,参加了好几次哥伦比亚的内战,立下了很多战功官至上校。在小镇上德高望重,外祖父大腹便便食欲和性欲都很旺盛,在小镇上有几十个私生子,外祖父和马尔克斯祖孙俩是大家庭中仅有的两位男性,于是60来岁的老人成天给只有几岁的小外孙讲内战中的故事。一老一小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友谊,他们仿佛是世界上最懂彼此的人,祖孙俩傍晚时分在镇子里散步。老人有时会突然当街停住长叹一口气,然后对小外孙倾诉,他说:“你不知道一个死人有多么折磨人。”老人一辈子在战争中杀了不少人,他的后半生一直为此深深困扰,外祖父这个叹息的瞬间,后来深深地影响了马尔克斯,形成了他对死亡的最初印象,原来死亡折磨的是活着的人,愧疚和思念才是真正不散的阴魂,后来在《百年孤独》里马尔克斯以祖父为原型写下了一个角色,这个角色被他打死的人的亡灵所纠缠,亡灵一直沉默而悲伤的跟着他几乎将他逼疯。

马尔克斯在外祖父家的时候不过五六岁,但是外祖父非常尊重他的意见并且认真回答他的所有提问,答不上来的就去查字典,外祖父还带马尔克斯去见识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有一天听说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冰块,老人便带马尔克斯去美国香蕉采摘公司的营地,让工作人员打开一箱冰冻的鱼,让马尔克斯把手按在冰块儿上,那时候的外祖父不会知道几十年后这个孩子会把这个细节写进一本不朽小说的开头,开头是这样写的:很多年以后奥利亚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没错,这就是《百年孤独》最为人称道的经典开头。回望一生,马尔克斯认为外祖父是他这辈子理解得最为透彻,交往的最为融洽的人,外祖父成为马尔克斯心中非常牢固的父亲的形象,这甚至影响到后来他和父亲的关系,因为在他的概念里父辈就等于外祖父,马尔克斯8岁的时候外祖父去世了,他也就此离开了小镇,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马尔克斯一直怀念老人,每当他遇到的好事,都遗憾自己不能跟外祖父分享。

那么马尔克斯是如何走上了作家之路的?其实在开始文学创作之前,马尔克斯就是一个记者常年的素材积累和写作练习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据马尔克斯说他开始写作其实就是一个玩笑,他想向朋友证明他们这一代也是能够出作家的,写着写着他就发现全世界他最喜爱的事情竟然就是写小说,对小说发生兴趣是因为马尔克斯在17岁那一年读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在故事的一开头格里高尔萨姆沙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马尔克斯惊叹,哇!原来小说还能这么写,于是他连夜读完,第2天便写出了他的第1个短篇小说,刚刚提到马尔克斯有自己的迷信,但是在写作这件事儿上,他却努力去伪。门多萨提到文学爱好者中,其实流传着一种浪漫的说法,认为作家必须忍饥挨饿,经受磨难才能写出好作品。马尔克斯觉得很荒唐,他认为写作其实没有什么神秘的,吃得好睡得好,各种条件都舒适,用好的打字机才能更好地写作,忍饥挨饿,是写不出什么东西的,因为归根到底其实灵感并不是一种才能也不是一种天赋,更不是靠虐待自己换来的回报,而是作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他精湛的技巧,从他所要表达的主题达成了一种和解。

那么到底具备什么条件作家才觉得可以开始写一本书了?马尔克斯的答案是一个视觉形象,只要他看到一个有把握的人物形象,他就可以开始动笔了,比如构思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时候,马尔克斯想象出了一个荒凉的镇子,在火辣辣的骄阳下,一对穿着丧服行走着的母女,而小说《枯枝败叶》则是一个老头带着孙子去参加葬礼,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则是一个人在闹市的码头等渡船,而《百年孤独》的开头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去见识冰块,没错,它们的原型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外祖父和童年的马尔克斯,这些形象,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人物设定,一个什么性格多大年纪长什么样的男人,而是一个怀着某种情绪和意愿的人物形象,一旦这个形象产生了,他便带着马尔克斯的意志在行动,它融入了马尔克斯的情感。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足以证明马尔克斯和他创造的角色之间的密切联系。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写到一半的时候,马尔克斯意识到上校这个角色已经上年纪了,整天什么正事也不做,只是不停的做着他的手工小金鱼,一天下午他终于拿定主意,现在上校真的该死了,于是马尔克斯在文中终结了他很喜爱的这个上校这个角色生命。我的生命写完那一张马尔克斯哆嗦着走上3楼,他的妻子梅塞德斯一看他的脸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妻子说上校死了,马尔克斯听了这才一头倒在床上放声大哭,足足哭了两个钟头。除了人物形象,马尔克斯还非常重视一本书的第1句话,他认为小说的第1句话比全书其余部分都要难写也更费时间,因为第1句话是故事各种因素的实验场所,决定着全书的风格和结构甚至篇幅,因此面对空白的稿纸,他也会感到非常焦虑。对于这种情况,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只有在知道第2天如何继续的时候我才休息。”这句建议让马尔克斯获益匪浅。

而小说一旦真正写起来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比如《百年孤独》这样的巨著,马尔克斯其实只花了不到两年就写完了,但是在坐下来动手写之前,他花了十五六年在心里不停的构思这部小说,在心中把童年的奇遇和听到的传闻一次一次的进行重组,马尔克斯认为如果一个想法经不起多年的冷遇,是不值得写成小说的。我还记得自己在第1次阅读《百年孤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说,一直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在讲述,但是在写到一个美人莫代斯在晾衣服的时候,她竟然突然跟着床单一起升到了天空中,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瞬间。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原本是用来评价美术作品的,被应用于文学评论则开始于《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理直气壮地将神话魔幻夸张融合在貌似平实的叙述中,是因为在马尔克斯眼里,神话和魔法就是现实的一部分,但注意他非常厌恶虚幻,认为如果任意癔造或者凭空想象作品,谎言连篇是毫无价值的,比如很多短片其实都取材于哥伦比亚的现实,绝非凭空捏造。他说在他的小说里没有一行字而不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可是美人怎么能飞到天上?原来在马尔克斯的村庄里,有位老太太的孙女逃跑了,为了掩盖家丑,老太太逢人便说,我的孙女飞到天上去了,这也是一种现实,至于夸张,那根本就是拉丁美洲的人们讲故事的习惯,因此马克思总结小说当然不是一五一十的现实而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一种揣测。

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在国际上成为了南美洲具有话语权的人,人红是非多,他不少南美洲的作家同行都批评他软弱,指责他面对南美动荡的政治纷争,不站队不发声,不写一些批判现实的故事,面对作家同行的责难,马尔克斯不为所动,而是坚持自己定义的命题,他认为作家的职责就是好好写作,写自己想写的,能写好的东西,那些服务于政治的文学作品,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在表达一种眼光短浅局限很大的看法。这种写作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寿命很短暂,缺乏历久弥新的能量,即使从政治上来说,其实它们也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

马尔克斯拒绝只盯着哥伦比亚的政治和社会议题,而是更热心书写拉丁美洲的文化和风情,抒写一个个人的感受,并且从中发现拉美特有的现实,几十年过去了,如果不是《百年孤独》记录了香蕉屠杀案,我们很难知道拉美经历过那样的动荡,反观那些服务于政治的文学作品,最后也只是供那些身在政治事件中的人阅读,并不具有出圈的影响力。从这一点我们更能明白面对社会事件马尔克斯不是软弱和冷漠,他在用作家应有的方式来最大程度地表现出他的态度。

最后我们来谈谈女性对她写作的影响,马尔克斯热爱女性,他认为他的一生都活在女性的保护之下,这一辈子无论何时总有一位女性拉着她的手,在混沌的现实中摸索着前进。他甚至说只要我置身于妇女之间,我就感到我不会遭遇任何坏事,妇女给她安全感几乎成了他的独特迷信。我们重点来看看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马尔克斯的母亲作为小镇最有威望的上校的女儿,家境优渥,美貌端庄。曾经有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上门求婚,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外来户,是一个电报报务员,还是一个保守党,保守党是上校也就是外祖父反对了一生的党与之打仗的党。在全家人坚决反对的情况下,为了避开这位讨厌的求婚者外祖母甚至带着母亲长途旅行,可是娘俩走到哪儿电报就追到那,谁让人家是报务员,各地邮局都有眼线的,这个故事其实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蓝本,不同于《霍乱时期的爱情》小说里的爱情悲剧,小伙子最终精诚所至俘获了姑娘的芳心,他也让上校夫妇松口答应了他们的婚事。马尔克斯就是他们婚后的第1个孩子,为了安慰父母,小夫妻离开小镇的时候,把马尔克斯留给了外祖父母抚养,于是,这才有了《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和母亲无话不谈,随着母亲年事渐高,越来越像《百年孤独》中的女主人乌尔苏拉,这是马尔克斯心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靠一双手牢牢的在战争期间维持着一个大家族的正常运转,母亲有一项无人企及的特殊才能,她总能一眼就辨认出马尔克斯笔下家的人物原型,即使这个人物是用很多人的性格组合在一起的,马尔克斯向梅赛德斯求婚的时候,对方只有13岁,10多年后梦想成真,夫妻俩对种种事情的看法永远都能保持一致,婚前婚后从来没发生过争执,要是没有妻子,马尔克斯说他永远也写不出《百年孤独》。当时为了写小说马尔克斯把汽车抵押出去,把这笔钱交给妻子维持家庭运转,自己一头扎进小说创作中,原本以为半年就可以写完,实际用了将近两年,那么这一年多的时间家里没有收入,梅塞德斯是如何持家的,马尔克斯完全不知道。梅塞德斯独自承担下了所有生活的重担,就连小说手稿也是她亲自去邮局寄给出版社的。妻子冷静敏锐,镇定和丈夫那些著名的大人物朋友相处的时候非常自然。

不过马尔克斯也认为婚姻如同人生一样,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每天都要从头开始,而且必须在有生之年天天如此,这种努力应该是持续不断的,有时候甚至会让人精疲力尽,但却是值得的。马尔克斯甚至认为由于他们彼此之间过于了解,以至于他简直不知道他实际上是什么样了,马尔克斯认为像妻子这样的女性支持世界,以铁的手腕维持人类的秩序才能使世界免于土崩瓦解,而男人只知道一位狂热鲁莽的推动者历史,他在很多场合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不充分估量女性在我的人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如实的了解我的一生。”他认为女性认识现实的能力远强于男性,对于她们的力量,他形容为大无畏的移山填海般的近乎地质性的力量。在他的作品中男性掌管幻想,妇女把握现实,进而成了真正的权威,他让女主人公乌尔苏拉活了那么长时间,是因为他察觉到只要她一死《百年孤独》就完蛋了,妇女不仅决定着家族的延续,甚至决定着马尔克斯作品的连贯性。但是马尔克斯也并非盲目崇拜女性,她认为女性往往缺乏历史感,更在乎当下。但如果不这样,她们就完不成人类延续下去的首要使命。在哥伦比亚内战期间,男人们扛着枪杆子去打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家园,但他们永远不担心家里出了什么事,因为女人们留了下来,承担着养家糊口哺育后代的责任,她们会养育出一个男子汉,去顶替在战争中倒下的人,除了本身的毅力和想象力之外,女人们没有别的依靠,女性就是这样一群现实而又强大的人。门多萨在最后问马尔克斯,在他认识的所有人里,谁才是真正举世罕见的人物。马尔克斯不假思索地答道我的妻子梅塞德斯。

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到这里就基本解读完了,《番石榴飘香》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马尔克斯和作家门多萨的谈话录。这本书的关键词有三个:童年、文学创作和女性。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既是亿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所能找到的文学归宿,也是她心中最原初的文学母题。马尔克斯在书中还有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作家一辈子只能写出一本书,不管这本书有多少名字,又有多少不同的面貌。”而马尔克斯这本书便是孤独,孤独是他所有作品的主题,同时他认为孤独是一个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作家的职业他又觉得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因为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正在写的东西,不过这些总归都是值得的,因为作家最重要的影响是他的作品能够打动人,能够让读者对世界和生活的观念产生改变,哪怕只是松动那么一点点,让他们意识到世界原来可以是这样的,而小说竟然还可以这样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尔克斯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至此,《番石榴飘香》这本书就解读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