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8:30,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特别节目——《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广播电视电话推进会议》在海南综合频道、三沙卫视和海南新闻广播同步启动直播。
据了解,这是海南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直接开到市县、乡镇、村和社区三级,全省共12.55万人参会。参会的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均通过钉钉系统对各村收看情况进行管理,确保相关人员按时到各教学点参加集中收看。
海南《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广播电视电话推进会议》电视画面
海南扶贫干部的钉钉手机界面
事实上,“电视夜校+服务热线+钉钉管理”的扶贫模式已成为海南的脱贫攻坚利器,人民日报对此曾进行报道。年1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效果好——海南扶贫先扶志与智》为题报道,点赞海南省“电视夜校+服务热线+钉钉管理”扶贫模式。
“以前我一没技术二没钱,真不敢折腾。”家住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罗经村的黄振步,一家六口靠种两亩番石榴生活,年人均收入不过元,是典型的困难户。村干部曾建议他申请政府贴息小额贷款,多养些猪增加收入,但他总是拿不定主意。
听了几次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的课,黄振步“壮了胆”“开了窍”,“夜校教养猪技术,教怎么申请政府贴息小额贷款、怎么搞销售,听了心里有底了。”各种帮扶物资中,他一次性就申请了30头猪仔。
发生在黄振步身上的变化,也让村里其他贫困户提起了劲头,有人申请种植药用植物,有人申请贷款改造危房……看到以前需要干部挨家挨户宣传动员的帮扶政策,如今在村民中变得耳熟能详,罗经村第一书记吴经辉心里也有谱了。
从年11月18日第一堂课开播,到12月30日,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已经直播11期。固定频道固定时间开课,每期都针对精准脱贫的现实问题,相关领导、行业专家、致富能手及优秀帮扶干部现身说法,讲政策、举案例、教技术、出点子。全省多名乡镇干部、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组织11万多户贫困人口同听课、同学习、同讨论。
与开办脱贫电视夜校同步,“”脱贫致富服务热线开通,19个省属职能部门设专席接听群众来电。按照统一要求,咨询类问题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技术指导、帮扶申请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截至年12月28日,热线累计转派职能部门有效工单个,其中六成已经办结。
“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我们干起工作来事半功倍!”吴经辉笑着说。据海南省扶贫办主任孟励介绍,全省11.6万户、47.71万农村贫困人口,年计划脱贫18.8万人,截至12月底实现脱贫20.2万人,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年11月18日,海南省推出“电视夜校+服务热线+钉钉管理”扶贫模式,提供细致服务,激发群众脱贫意愿,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为11.6万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油”。
从“要还钱就不贷”到“要贷款搞生产”
“群众脱贫主观意愿和内生动力强不强,看看我们的小额贷款情况就知道。”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小额信贷总部副总经理莫敏说。
数据显示,在海南,申请2万元以下小额贷款3次以上、能够按时还本付息的贫困户,99%都已脱贫。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专门针对贫困户出台更加优惠的贴息政策,贴息期限由1年增至3年,建房贷款贴息期限从1年增至5年。
而在夜校开播前,海南农信社对5.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调查显示,大家对小额贷款“并不怎么感冒”。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陈奎明分析,真正有需求又不愿意贷款的,大概分3种:一种是觉得贷款“高大上”,不懂怎么申请,怕麻烦;第二种是觉得自己很穷,既没有担保人又没有抵押物,不相信有金融机构愿意给他们发放贷款。“最后一种上来就问要不要还,明确表示要还就不贷,不用还的钱才贷,这种情况还真不少。”
年11月18日20时35分,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首播。全省余名帮扶干部和11.6万户贫困群众聚在电视机前,听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讲第一堂课。开宗明义,李军实打实讲了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的六大好处:一是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帮扶政策,二是学习种植、养殖技术,三是把农产品更好地卖出去,四是获取就业信息,五是提供求助热线,六是为困难群众当红娘、当媒婆。
据初步统计,截至年12月28日,海南省农信社累计收到服务热线工单单,其中申请贷款单,已有66户获贷放款,金额.3万元;户正在受理中,金额.6万元。节目播出前,农信社每周受理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约户,播出后增至户,贷款主要用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购买生产必需品。
热线有人接,困难有人解
脱贫致富夜校的学习,以海南综合频道、海南农村党员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