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唐代皇帝的御膳般装成9盘凑一桌;宋朝一位官女在《玉食批》中透露,皇帝一顿饭总共上了30道菜:这和清代动辄道菜的标准比起来,实在有点寒酸。同样是九五之尊,这天子和天子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其实这不是前代的皇帝不懂享受,面是物资短缺造成的食材有限。比如韭菜,也就可以搭配鸡蛋、豆腐、河虾、猪肝几类,随便乱配牛肉、菠菜,会引发口疮和腹泻,而且一次也不能吃太多韭菜,否则同样会腹泻。中国菜品的空前丰富还得感谢明末清初从美洲引进的外来物种,正是土豆、番茄、四季豆、辣椒的到来,才使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吃货最幸福的时代——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这个只有清朝能做到。美洲作物:人口增长的引爆器明弘治十三年()左右,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掐断,西方人为了找寻吃肉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驾驶装备着从中国传入的指南针的帆船,朝着陌生的方向探索,希望开辟出到达东方的新航线。世界近代史便在一场场远洋航行的壮举中缓缓拉开序幕。从表面上看,欧洲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好像跟遥远的东方没什么关系,但中国其实受益匪浅,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发生在餐桌上的变化。中国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有个很有趣的特点:但凡带“胡”字的,像胡椒、胡萝卜、胡葱、胡蒜,一般是两汉、南北朝时期从西域传入的;凡是带“番”字的,包括番薯、番豆、番茄、番椒、番石榴,都是明朝以后传入的美洲作物:带“洋”字的洋葱、洋白菜,则往往是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传入的欧洲物种。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殖民地,美洲作物先是传入菲律宾,再传到南洋各地,最终通过在南洋经商打工的中国人传到中国。烤红薯在清朝的街头十分常见,可明朝以前的中国人压根儿都没见过这东西。它是怎样进入中国的呢?陈世元在《金薯传习录》里记载,他的祖先陈振龙是一个来往于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福州商人,看到菲律宾当地漫山遍野种番薯,而自己的福建老家却经常闹饥荒。恰好儿子陈经纶在福建巡抚金学曾手下当助理,转达了父亲关于移植番薯可以解决温饱的建设性意见。巡抚立即委托陈振龙前往菲律宾采购薯苗。金薯传习录但西班牙当初把番薯引进菲律宾也只是为了保障殖民者的吃饭问题,并不想便宜了别人,所以在各个进出口岸严厉盘查,防止物种外流。陈振龙拿了一根红薯的藤条把它编在一个箩筐里,然后带着这只箩筐上船,成功躲过盘查,这才历尽艰辛回到了福州。他率先在自家农田开始试种,4个月后引种成功,挖出的红薯子母相连,甜如蜜枣。陈振龙大喜过望,给巡抚上书,建议立刻在福建全省推广。金学曾采纳了他的建议。由于及时收获大量红薯,福建顺利度过严重的粮食危机,许多人免于饿死街头。后世因此尊称金学曾为“番薯公”,番薯也被福建人叫作“金薯”。红薯地值得一提的是,陈家井没有因为世人忽略了他们的功劳而灰心,反而花了几代人的努力开始了把红薯推广到全国的宏伟计划。他们先是在浙江、江苏、广东带推广,但进展并不顺利,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著名的鱼来之乡,不缺粮食,觉得种番薯没什么必要:到了山东、河南北方地区,这些地方常年遭灾,番薯很快普及开来。玉米、花生(一开始叫番豆)和番薯都属于耐旱、耐瘠的作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很低,产量还很有保证,这对于拥有许多山地丘陵、不少地区不适宜种植小麦或水稻的中国来说很有市场,为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养活更多人口做出了突出贡献。花生辣椒齐备,宫保鸡丁新鲜出炉食材的空前丰富为成就吃货最幸福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菜肴的美味还得讲究烹饪的诀窍。有一天,您和朋友在成都的一条商业街上闲逛,忽然瞧见一家布局挺讲究的饭馆门口隆重推荐的本店招牌菜——宫保鸡丁。您微微一笑,一句不屑不由得脱口而出:“这家店也太不讲究了,估计老板根本就不知道这道菜的来历,做的菜也很难原汁原味,不如换家店吃饭吧。”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老板很客气地拉住您说道:“这道菜不就是把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一起下锅爆炒吗,我这菜名到底究竟有何不对,倒要请教先生啊。”展示博学的机会来了,您就给他讲讲“宫保鸡丁”是怎么来的吧。宫保鸡丁四川一位名叫丁宝桢的官员,也是一位美食家,平日最喜欢吃鸡,对辣味的喜好更是到了无辣不欢的境界。后来对烹饪颇有研究,创制出一道美味:把鸡胸肉切成丁块,大葱切小段,干辣椒剪段去籽,一起下锅爆炒后加入炒好的花生米。他还叮嘱家厨:这道菜要掌握一个“法则”——鸡丁炒到4成熟时放辣椒,6成熟时倒进料汁入味,8成熟出锅,倒入盘中刚好9成熟,剩下的1成靠余温就自动达到全熟状态。后来每次宴请宾客,他都把自己的这款得意之作献给大家品尝。因为肉嫩味美,大受欢迎,这道丁家私房菜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丁宝桢雕像丁大人治蜀十年,为官正直清廉、政绩突出,在四川总督任上鞠躬尽瘁。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朝廷追赠“太子太保”——名义上负责保护太子安全。但清朝在皇帝去世前是不公布太子人选的,而且大多数皇帝不出紫禁城半步,安全得很。所以太子太保一般只是作为一种有衔无职的荣誉称号赐给亲信重臣,以示荣耀。咸丰帝以后,流行把他们称呼为“宫保”。这样,丁宝桢就被尊称为“丁宫保”,而他所发明的这道菜也由此得名“宫保鸡丁”。后来这道丁家私房菜的菜谱流传到民间,搬上了百姓的饭桌,还成为川菜的典型代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