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运快线是最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乡村振兴

智运快线为广东、为国家、为世界贡献了一个新的物流系统。解决了农村电商物流小批量随时发、低成本快速送达的瓶颈问题。

在农村,用传统运输工具,凑够一车才能发,发货时效与运费成反比,这是当前快递不到村的根本原因。用无人机则成本更高。

没有智运快线,那怕快递到村,农村电商依然会发货时效慢,成本高,不可能取得突破性发展。

智运快线作为一个基础网络,将激发农民生产消费积极性,小农经济变成特色农业、订制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无限生机。

一、智运快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低价、随时发。单次发车成本0.25元,随时发车,一小时送达。

打通市镇村三级,2元寄全县,农民从此可在村口网销网购。

让农产品变商品,网销全国。网购马上送到。让优质商品走进千村万家。

二、智运快线怎么经营,商业上是否可行?

智运快线的市级总仓电商平台,一头把商品卖给农民,一头帮农民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又快又便宜,约可占全市零售额20%-50%。

快递、仓储、冷链、电商、批发、医药糖烟酒配送等,都会搬入我们市级总仓。我们将获得综合经营利润。

经测算在人口大县,是可以收回建设成本的。

三、投资一个县、镇级网需要多少钱?

目前建设成本已降到30万元/公里。一个中等镇,约30公里,万可建成村村通网。

一个中等县,约公里,1.8亿建成村村通网。

若政府贴息贷款,帮助清障,一个县级市一年内可以建成运营。

四、智运快线建线前后的农村发展情况对比如何?

最明显的变化是:土地不丢荒了,地租涨了,农产品卖出高价了,农民普遍增收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了智运快线,农民的土地变成了下金蛋的鹅。

1、农民从事电商销售人数对比

建线前:中间商大批釆购再网销。农民被动供货,根本没有参与到电商的过程,利润都给收购商赚走了。

建线后:农民直接开网店,随时发货,而且零售价格高。“直播是新农活,手机是新农具”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做电商。

2、农民生产积极性对比

建线前:因为农民几亩地产量少,批发价也低,农民不愿意种东西,或以很低租金出让田地,没有生产积极性。

建线后:按新安果农的经验,通过电商销售后,每斤番石榴的零售价接近批发价的10倍,所以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3、农民收入对比

建线前:农产品只能等果菜贩子收购,经常被压价,例如种一亩桔子,产斤,收购价1元一斤,收入就是元。

建线后:农民可以直接在网上销售农产品,同样的桔子卖5元一斤。收入大幅增加,增收50%以上。

4、农村快递的时效数量对比

建线前:因为快递不到村,量很少。

建线后:实现快递县镇村三级低成本双向随时发送,一小时送达。按已建成运营数据,快递量增长都超过10倍。

5、农民网购消费对比

建线前:因为时效差,取件难,成本高,农村网购较少。

建线后:因为随时发,低成本1小时送到,农民网购量大增。根据运营数据,增长十倍的快递量,大部分是网购。而且外卖等本地乡村新零售从无到有。

6、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对比

建线前:由于时效慢、成本高。各大电商平台都不愿意下沉到农村,下去的也都巨亏。

建线后:农民可以随时网销农产品,任何电商公司都可以依托这个物流网做农村电商。自来物电商平台则一头帮农民销售农产品,一头把工业品卖给农民。

7、政府助农的难易对比

建线前:政府难以在电商销售端拉动,需要巨额补贴物流费用。

建线后:政府只要通过数字平台就可以看到农产品销售情况。政府也能以此平台为抓手,促进生产,撬动销售。

8、农村就业率的对比

建线前:农村缺少产业和工作岗位,大多只能外出打工,造成农村空心化。

建线后:农民在家就可以做电商,相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运输等配套产业都需要劳动力,工作岗位大增。

五、化州建设情况简介

化州智运快线村村通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探索建立“智运快线+智慧园区+智慧小站+自来物电商平台”四位一体的城乡绿色智慧物流发展新模式。项目总里程约公里,含1个县域智慧产业园、1个市区综合站、17个镇级物流中心、个村级物流站。目前,完成投资1.5亿元,已建成新安镇“村村通”、化州市区总仓、新安镇至市区主干线(在建),预计年底全市“村村通”工程全线投入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