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金星乡院前村的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里,销售人员忙着与客户线上沟通预售果品,技术员也忙着电话指导新品芭乐种植。
芭乐是人们常说的番石榴。“今年是我回乡创业的第六年,我一直在做两件事——种芭乐和卖芭乐。6年里,我们团队除了在田间地头做研究,也得到科研院所、农业专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帮助,才有了现在的‘陈老师芭乐’品牌。”诏安县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晓冬说。
陈晓冬如何开始创业之路?年,有村民托陈晓冬帮忙销售芭乐,那时候芭乐1斤0.4元,与20年前相比仅涨了0.2元。这样的对比让陈晓冬很受触动。为了改变家乡果农的困境,陈晓冬毅然放弃了年薪10多万元的工作,决定回乡创业。
创业初期,陈晓冬通过朋友圈、论坛发帖等形式售卖芭乐,但由于芭乐品质一般,不仅亏了钱,还存在很多售后问题。有的村民觉得大学生回农村种地很丢人。陈晓冬甚至成为村里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你们可别像她那样!读那么多书都没用,还不是回来种地!可陈晓冬认为,帮助村民致富,必须有人来做。“要想干成点事儿,不受打击是不可能的。要想芭乐卖得好,还得动脑筋,想办法。”
为了解决传统芭乐的品质问题,陈晓冬不仅请来漳州市农业部门的专家,还从广东等地引进芭乐品种,经过反复试验,年成功推出独有的“哈根达斯味芭乐”,新品种推出后立刻成为爆款,并以普通芭乐价格的5倍销售了数百万元。年,经过五代改良的“陈老师芭乐”种植技术趋于成熟,陈晓冬成立了诏安县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土芭乐1斤大概卖0.3元左右,不仅便宜,还经常没人要。跟着陈晓冬种植改良后的芭乐,1斤能卖4元,是原来的10倍。现在我家用1亩多土地种植芭乐新品种,大概有30万元的收入。”院前村村民陈丽端说。
尝到种植新品种的甜头后,陈晓冬加大了开发力度,先后开发出西瓜味、奶油味、草莓味等30多个口味的新品种芭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遇到销售高峰,客户需要预订,35天后才能发货。院前村周边果农也纷纷把自家地里传统的土芭乐换成了新品种。
陈晓冬知道,要提高农户收入,除了保证品质,还要提高产量。这就需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年,陈晓冬把目光投向了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施。“这样不仅省力、省水,还改变了村里祖辈相传的耕作方式。原来是靠天吃饭,现在是科学管理,按需供给。”陈晓冬说。
她算了一笔账:通过科学管理,合作果农的芭乐单株产量在50斤左右,1亩地可以种植90株芭乐,产量可以达到多斤。目前,金星乡芭乐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亩。
为将芭乐新品种推向全国市场,陈晓冬参与筹建了“农村之声电商联盟”,号召全国有兴趣的农户参与新品芭乐推广,并借助社交平台、网红直播等传播形式塑造“陈老师芭乐”品牌。近年来,陈晓冬团队帮助金星乡周边7个村的合作农户种植新品芭乐,农户收入也因此增加了5倍。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新品芭乐项目里。
院前村富了,村里的外地媳妇也愿意回村生活了。从江西嫁到院前村的李美文说:“我在‘陈老师芭乐’负责售后,与供应商对接,每个月能拿五六千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返乡创业以来,陈晓冬团队带动多名留守妇女就业,还时常组织农户参加电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培养了越来越多农村电商销售人才。同时,陈晓冬与其他返乡创业者组建起诏安县青年创业协会,还担任福建省人社厅创业导师,助力乡村振兴。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里一展才华,书写属于自己的创业故事。
今年36岁的叶鸿鑫是诏安县返乡创业青年之一,也是诏安县青年创业协会会员。他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怎么做,陈晓冬就一点点指导我。”
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有许多像陈晓冬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怀揣梦想,在田间地头挥洒青春汗水,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我们这代人成长在春风里,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股暖流,温暖乡村振兴路上的乡亲们。”陈晓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