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寒还暖的初冬,是放牛最好的季节

小时候特别喜欢去放牛,因为不但可以偷懒不用去田里干活,还因为放牛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所以每到周末就抢着去放牛。

早上煮粥的时候,妈妈就会拿一个长筒形的布袋装满大米,然后把袋口绑好,放进煮粥的锅里和粥一起煮,等到粥煮熟的时候,袋子里的大米也熟了,我们把这个叫做“袋饭”。“袋饭”吃起来口感有点像棕子,软软糯糯的感觉,最主要是携带方便,吃的时候把布袋剥下来露出里面的米饭就可以吃,吃完把布袋卷起来装好就行,是放牛必备食物。每天上午吃完早餐,我们就提着“袋饭”,把牛群赶到山里。

放牛的地方有一口又深又大的山泉,泉水清澈见底,天气炎热的时候我们一大帮放牛娃一起脱光衣服跳到山泉水去游泳,在那里打水仗、潜水,可以在泉水里泡一整天。

秋天山上有各种各样的野果可以吃,有番石榴、酸梅等,最多的是稔果,漫山遍野都是,吃饱了还要摘一大袋回家。

但其实初冬才是放牛最好的季节。因为夏秋季太阳太猛,春天太潮湿。乍寒还暖的初冬,山坡上的草地渐渐变黄,我们在温暖的草地上打闹嘻戏、打扑克。

最好玩的是看公牛打架了,我们把两头好斗的公牛赶到一处平坦开阔的草地上,公牛相见马上就红了眼睛直接冲上去开打,我们赶紧爬到大石头上以免被公牛踩到,一边观战一边呐喊助威,那场面比看武打电影还过瘾。

去放牛除了袋饭一般是不会带菜去的,但这个也难不倒我们,山上有各种各样的“野味”可以抓来当菜吃,最容易抓的就是山鼠,冬天山鼠一般喜欢躲在鼠洞里,在洞口烧一把火就能把山鼠给薰出来,这个季节的山鼠个个长得又肥又大,抓到一两只就够我们一帮人吃一顿了。

除.了抓山鼠,还可以去掏蜂窝,山上最多的是黄蜂,蜂窝里有很多的黄蜂幼仔,把蜂窝直接放火上去烤,烤熟后再把幼仔拔出来吃,就是一道好菜。如果运气好的话还会找到蜜蜂窝,山上野生蜂蜜的味道是现在人工养殖的蜂蜜没法比的,我们找来大片的树叶铺在石头上,在上面放上蜂蜜,大家围在一起吃蜂蜜,庆祝采蜜丰收节“。

吃饱玩累之后就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山下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田地被重新翻耙过,露出黄色的新土,田边散落着一些燃烧的草堆,冒着袅袅的青烟,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除了好吃好玩,放牛也有各种意外发生,最怕的就是小牛走失了。一般到了黄昏牛群都会自己从山上下来在山脚集中然后我们再赶着回家,但会有一些调皮的小牛跑得太远在山上走失了,这时候就得重新爬到山顶去寻找,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小伙伴们都己经回家了,空荡荡的山谷静悄悄,这时候除了焦急更多的是恐惧,好不容易找到小牛,赶紧拿根小木棍拍打小牛,一路小跑着赶回家。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村里已经很少有人养牛了,山路也已经被杂草覆盖,没法再上山,那些美好的往事只能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