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
香山居士南国果品为画题序观察细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果盘里的水果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啦!不论是海南大芒果、台湾番石榴,还是美国大樱桃、越南火龙果,都是生鲜超市里的“常客”。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就是一种水果。唐玄宗为了它,曾经动用了大唐最牛物流系统;苏东坡为了它,愉快地放下了心中被贬的忧愁;“诗魔”白居易对它更是真爱,不但亲自栽种,还特意请人为它作画,自己还为这画作了篇序。那我们就走近香山居士的这篇《荔枝图序》,看看这位大唐最牛水果达人,为何对荔枝这般钟爱吧!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huā)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zēng),膜如紫绡(xiāo),瓤(ráng)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lǐ)酪(lào)。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白居易《白香山集》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荔枝的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荔枝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荔枝的果实,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荔枝的果实成串成簇,像葡萄,它的果核像枇杷的核,外壳像红绸一般,包着果肉的膜像紫绸一样。荔枝果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味道酸酸甜甜,像甜酒和奶酪一般。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荔枝的果实离开了枝干,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它的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白乐天,让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原来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见过不到三天的人。
1.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
2.团团:圆圆的。
3.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4.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
5.冬青:冬天是绿的。
6.华(huā)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橘,常绿乔木。华,通“花”。
7.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
8.实:果实。
9.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
10.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
11.红缯(zēng):红色的丝绸。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
12.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
13.绡(xiāo):生丝织成的绸。
14.瓤肉:果肉。
15.莹白:晶莹洁白。
16.醴(lǐ):甜酒。
17.酪(lào):奶酪。
18.过:超过,胜过。
19.去:离开,引申为“消失”。
20.元和十五年:即公元年。“元和”为唐宪宗年号。
21.南宾守:南宾郡太守。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
22.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
23.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
24.识:认识,见过。
1.关于《荔枝图序》这篇文言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述了如何种植荔枝的方法。
B.选自《白氏长庆集》。
C.选自《白香山集》。
D.文章表达了白居易对荔枝的厌恶。
2.通过你对文言文《荔枝图序》的学习,请判断以下字词的解释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华如橘,春荣。(华:华丽的。)
B.色香味尽去矣。(去:离开,引申为“消失”。)
C.树形团团如帷盖。(团团:圆圆的。)
D.浆液甘酸如醴酪。(醴:甜酒。)
3.下列翻译中,对“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这一句,哪一项翻译得最精准?
A.荔枝大致就是这样的,其实还要更好一些。
B.关于荔枝的情况,大致上就是这样的,实际的情况还不如我说得那么好。
C.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
D.荔枝大致就是这样的,其实是我过于夸张了。
4.通过你对文言文《荔枝图序》的学习,请判断下列断句中,错误的是()。
A.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B.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C.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D.命/工吏/图而书之。
5.通过你对文言文《荔枝图序》的学习,请判断下列选项中与白居易无关的是()。
A.乐天
B.香山居士
C.诗鬼
D.诗魔
参考答案
1、C
解析:《荔枝图序》选自白居易撰写的《白香山集》,是为荔枝图画写的说明,文中并未体现白居易对荔枝的情感。故选C。
2、A
解析:“华如橘,春荣。”一句中的“华”是通假字,通“花”,意为“花朵”。故选A。
3、C
4、B
解析:B选项中,正确的断句应为: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5、C
解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称“醉吟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唐代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